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喉痹---[慢性咽喉炎]

(附五脏虚羸传变喉间内溃,或鼻中垂出息肉,或鼻外患疮)


一小儿喉痹,因膏粱积热,或禀赋有热,或乳母七情之火,饮食之毒,当分其邪蓄表里,与症之轻重,经之所主而治之。若左腮色青赤者,肝胆经风热也,用柴胡栀子散。右腮色赤者,肺经有热也,用泻白散。额间色赤者,心与小肠经热也,用导赤散。若兼青色,风热相搏也,用加味逍遥散。鼻间色黄,脾胃经有热也,用泻黄散。若兼青色,木乘土位也,用加味逍遥散。兼赤色心传土位也,用柴胡栀子散。颏间色赤,肾经有热也,用地黄丸。凡此积热内蕴,二便不通者,当疏利之;风邪外客而发寒热者,当发散之;外感风邪,大便闭结,烦渴痰盛者,当内疏外解。若因乳母膏粱积热者,母服东垣清胃散。若因乳母恚怒肝火者,母服加味逍遥散。禀赋阴虚者,儿服地黄丸。大概当用轻和之剂,以治其本。切不可用峻利之药,以伤真气也。


一小儿喉间肿痛,惊悸饮水,服惊风降火之药益甚,仍欲攻风痰。余曰∶惊悸饮水,心经虚症也。盖胃为五脏之本,先用五味异功散以补胃,加桔梗、甘草以消毒,诸症顿退,后用牛蒡子汤加柴胡而愈。


一小儿喉间肿痛,左腮色青赤,此心肝二经之热也,用柴胡清肝散而愈。后因惊,服至宝丹,吐痰发搐,手足指冷,此肝木虚而肺金乘之,用补中益气汤以补脾肺,六味地黄丸以滋肝肾而愈。


一小儿发热饮冷,大便黄色,手足并热,不能吮乳,视口内无患,扪其喉间则哭,此喉内作痛,乃脾胃实热也,用泻黄、清胃二散各一剂,母子并服而愈。后因乳母饮酒,儿躁不安,口内流涎,仍用前二散而愈。


一小儿喉间肿痛,口角流涎,手足并热,用泻黄、清胃二散,母子服之而愈。后因母大怒,儿憎寒发热,仍复流涎,用柴胡清肝散加漏芦,母子服之而愈。


一小儿喉间肿痛,发热咳嗽,大便秘结,此肺与大肠有热也,先用牛蒡子汤加硝黄一服,大便随通,乃去硝黄,再剂顿愈。审其母有肝火发热,用柴胡清肝散,母子并服而愈。


一小儿嗜膏粱之味,喉间肿痛,痰涎壅盛,服巴豆丸,前症益甚,口鼻出血,唇舌生疮,大便不实,余用犀角地黄汤,解膏粱之热,用东垣安胃散,解巴豆之毒,又用甘桔汤而愈。


一小儿喉肿作渴,大便干实,右腮赤色,此肺与大肠经实热也,用柴胡饮子,一服而愈。后因饮食停滞,服峻厉之药,喉间仍肿,腹中胀痛,此脾气复伤也,用异功散加升麻、当归而痊。


一小儿因母忿怒患前症,兼切牙呵欠,余谓肝经虚热之症,子用桔梗汤加柴胡、山栀、牛蒡子,母服加味逍遥散而愈。


一小儿肌体瘦弱,嗜土炭煤灰,后鼻间不利,恪服清热之剂,肌体愈瘦,食少热甚,善惊善怒,小便良久变白,鼻中出息肉二寸许,耳下颈间结小核隐于筋肉之间,余谓肝脾虚羸之变症,不信,乃内清肺火,外用腐蚀,喉间亦腐,余先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柴胡、芜荑为主;更用四味肥儿丸为佐,脾气渐健,夕用九味芦荟丸为主,以五味异功散为佐而愈。


一女子六岁,喉间肿痛,鼻中息肉,寒热往来,小便频数,良久变白,此肝疳之症,先用加味逍遥散加炒黑焦龙胆草,热痒渐退,乃去龙胆草,佐以四味肥儿丸而愈。


一女子七岁,鼻生息肉,搽攻毒之药,成疮肿痛,外用黄连、甘草、黄柏末敷之,以解热毒,更以加味逍遥散清肝火,佐以四味肥儿丸而愈。


一女子鼻中及下部,常出息肉,屡用毒药蚀之,各挺出一条三寸许,先与龙胆草汤为主,以加味逍遥散为佐而愈。


一小儿额间赤,足心热,喉中常痛,服清胃败毒之药,余谓禀肾水不足,而心火炽甚也,当用地黄丸,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不悟。口舌赤烈,小便如淋而殁。


一女子十四岁,患前症,杂用清热败毒等药,前症益甚,患阴挺。详见下疳疮。


牛蒡子汤 治风热上壅,咽喉肿痛,或生乳蛾。


牛蒡子(炒杵) 玄参 升麻 桔梗(炒) 犀角(镑) 黄芩 木通 甘草(各等分)


上每服一二钱,水煎服。


拔萃桔梗汤 治热肿喉痹。


桔梗(炒) 甘草(炒) 连翘 栀子(炒) 薄荷 黄芩(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水煎服。


柴胡饮 解肌热、积热,或汗后余热,脉洪实弦数,大便坚实者。


黄芩(七分) 甘草(四分) 大黄(八分) 芍药(炒七分) 柴胡 人参(各五分) 当归(一钱)


上每服一钱,姜水煎。


东垣人参安胃散 治脾胃虚热,口舌生疮,或伤热乳食,呕吐泻痢。


人参(一钱) 黄 (炒,二钱) 生甘草 炙甘草(各五分) 白芍药(酒炒,七分) 白茯苓(四分)


陈皮(三分) 黄连(炒,二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煎。


三因玉钥匙 治风热喉闭,及缠喉风。


焰硝(一两半) 鹏硝(半两) 片脑(一字) 白僵蚕(一钱)


上研匀,用半钱吹入喉中,立愈。


九味芦荟丸 治肝经积热,咽喉口舌生疮;或牙龈蚀烂,两目生翳,耳中出水;或肝积瘰 ,下疳阴肿;或茎出白津,拗中结核;或小水良久变白,大便不调,肢体消瘦等症。


胡黄连 宣黄连 芦荟 木香 白芜荑(炒) 青皮 白雷丸 鹤虱草(各一两) 麝香(三钱)


上各另为末,米糊丸,麻子大。每服半钱,空心米汤下,仍量儿大小用。


甘桔汤 治风热上攻,咽喉疼痛,及喉痹妨闷。


苦梗(一两) 甘草(炒,二两)


上每服二钱,水煎。


济生犀角地黄汤 治膏粱积毒,脾胃有热,咽喉肿痛,或口舌生疮。


犀角 牡丹皮(各一两) 生地黄(八钱) 赤芍药(七钱)


上每服一二钱,水煎。


五味异功散(方见败毒之药)


六味地黄丸(方见作渴不止)


柴胡清肝散(方见胁痈,即柴胡栀子散)


补中益气汤(方见肌肉不生)


泻黄散(方见头面疮)


此病由肺肾气虚,风寒客之,令人颐颔粗肿,咽喉闭塞,汤药不下,死在须臾者,急灌黄药子散,吐出恶涎而愈。此病轻者治肺,服姜附汤,灸天突穴五十壮亦好;重者服钟乳粉,灸关元穴,亦服姜附汤。


【治验】


一人患喉痹,痰气上攻,咽喉闭塞,灸天突穴五十壮,即可进粥,服姜附汤,一剂即愈,此治肺也。


一人患喉痹,颐颔粗肿,粥药不下,四肢逆冷,六脉沉细。急灸关元穴二百壮,四肢方暖,六脉渐生,但咽喉尚肿,仍令服黄药子散,吐出稠痰一合乃愈,此治肾也。


一人患喉痹,六脉细,余为灸关元二百壮,六脉渐生。一医曰∶此乃热证,复以火攻,是抱薪救火也。遂进凉药一剂,六脉复沉,咽中更肿。医计穷,用尖刀于肿处刺之,出血一升而愈。盖此证忌用凉药,痰见寒则凝,故用刀出其肺血,而肿亦随消也。(先生治肺治肾之法,千古卓见。况咽喉之证,风火为患,十有二三,肺肾虚寒,十有八九。喉科不明此理,一味寒凉,即有外邪,亦致冰伏,若元本亏损,未有不闭闷致死者。所以咽喉妙法,第一开豁痰涎,痰涎既涌,自然通快,然后审轻重以施治,姜附、灼艾,诚为治本之法,但人多畏之,而不肯用耳。然当危急时,亦不可避忌,强为救治,亦可得生也。至于刺法,亦须知之。雍正四年,咽喉证甚行。友人之子沈礼庭亦患喉痹,次日即烂。予诊其两寸无力,两尺空散,乃阴虚火动,以七味丸作汤与服一剂,证虽未减而痛势少缓。邻家强其延喉科视之,彼医笑予动辄用热药,不知此乃阳明热甚证,火性急速,故一日而喉即腐溃,岂可用温补剂耶!乃投白虎二剂,服未半,而神气改常,语言错乱,甚至颠倒不眠,其家惶急,复延予。予诊其脉乱而八九至,予曰∶果病阳明燥火,石膏实为良剂。今系无根之焰,而妄用白虎,使胃络陷下,而不能上通,故心神失守。以归脾汤加桂饮之,甫一剂而神恬脉静矣。噫!彼喉科一无学之人,妄为评品大方,乱投汤药,几至杀人,亦愚矣。)


龙潜于海.雷藏泽中.则天以清.地以宁耳.及其发也.阴霾四际.光焰烛天.天气闭塞.地气冒明.所谓龙雷之火.迅不及掩.其势疾暴可畏.一至风恬雨霁.则无所施其威矣.人之喉主天气.咽主地气.为身中之橐 .水谷之道路.使无风火相扇.则金空而鸣.谷虚而纳.何窒塞之与有.惟火发于内.风郁于外.水波汹涌.而聚为痰.在外则喉风.缠络胸膈.在内则喉痹.壅结两傍.疼痛而食不得入.声不得出.旦夕之际.危亡可待.斯时也而以阴寒药投之.则其势愈甚而火弥炽.痰弥盛矣.急须驱风豁痰.开通郁结.纠缠顿释.闭塞立开也.故喉风.僵蚕、半夏为君.佐以疏理.喉痹.射干、甘、桔为主.佐以辛凉.撤其风而火自息.祛其痰而风自宁.纵有龙雷之相火.安足患乎.此治之之要.首则探吐.次则解散.甚而从治.严用和蜜饯附子片.令吮其汁.因火不归元.而足冷脉微.已成危险之候.有不得已而用者.


一喉痹.俗名乳蛾.生于两傍.红紫如钱.中黄如豆.或左或右曰单.左右俱有曰双.嗌以上者可见.嗌以下者不可见.水谷难下.急须点破咯吐之.或以鹅翎蘸灯油脚搅吐之.


一喉痹.属外感者.发散药入射干.属七情所伤者.归脾、逍遥去 、术.加射干、桔梗、薄荷开之.阴虚火动者.六味汤入薄荷.


一喉痛久不愈.甚至溃烂.素曾患时疮者.用萆 散.


一喉风痰涎壅盛.联布心胸.肿大红赤.喘息难舒.用巴豆油染纸作捻子.点火吹灭.取烟透鼻内.实时口角流涎.并触患处.急服僵蚕散.


射干汤 治喉痹.


射干(一钱) 防风 荆芥 桔梗 薄荷(各一钱) 大力子(钱半焙研) 广皮(八分) 甘草(三分)


加灯芯一握.生姜一片.水煎.火甚.加玄参、天花粉.肺虚.加川贝母、茯苓.


僵蚕散 治喉风.


僵蚕(二钱汤净) 半夏 防风 前胡 荆芥 桔梗 葛根 枳壳 玄参 薄荷(各一钱) 大力子(一钱半焙) 甘草(三分)


生姜一片水煎.


萆 散 治杨梅喉癣.


土茯苓(别名萆 五钱) 当归 金银花 皂角刺 米仁(各二钱) 白鲜皮 白芷 木瓜 木通(各七分) 甘草(五分)


水煎.


其症先二日胸膈气紧,出气短促,蓦然咽喉肿痛,手足厥冷,气闭不通,须臾不救。属痰、属火,属热,重者宜吐,宜刺出血,又针少商、照海二穴。


一男子,患喉痹,专科治之甫愈,而通身肿势日增,医者惊走。孟英诊之曰∶病药(病药∶谓病由误药所致)也。投附子理中汤,数剂而愈。予谓喉痹治以寒凉,法原不谬,而药过于病,翻成温补之症,是病于药也。尝闻孟英云∶病于病而死者十之三,病于药而死者,十之七,以余观之诚非激论也。吁!可叹矣。



潘馥堂令嫒,患感。沈悦亭治之渐愈,惟咽阻无形,水谷碍下。孟英以竹叶石膏汤加紫菀、白前、旋复、枇杷叶以清肺热而降肺气。果即贴然。



许安卿,患咽痛,疡科黄秀元,连予升散之药,延及龈肿,牙关不开,舌不出齿,自汗脉涩,绝谷濒危。孟英往勘,即令洗去满颈敷药。以菊叶捣涂,吹以锡类散,煎∶犀(角) 羚(羊角) 射干 马勃 栀(子) 贝(母) 山豆根等药,灌之,数日而痊。



沈春 之母,偶患咽喉微痛,服轻药一剂,即觉稍安,且起居作劳如常。第五日犹操针黹至四鼓;第六日,忽云坐立不支,甫就榻,即昏沉如寐。亟延王瘦石视之,用犀角地黄汤化万氏牛黄丸灌之,继邀



徐小波(诊),亦主是汤。云∶恐无济,乃邀孟英决之。切其脉,左数右滑皆极虚软。曰∶王、徐所见极是。但虽感冬温,邪尚轻微,因积劳久虚之体,肝阳内动,灼液成痰,逆升而厥,俨似温邪内陷之候。方中犀角靖内风,牛黄化痰,不妨借用,病可无虞,今日不必再投药饵矣。


翌日复诊,神气虽清,苔色将黑。孟英予∶肃肺蠲痰,熄风充液之剂,热退而苔色松浮。孟英曰∶舌将蜕矣。仍予前药。


越宿视之,苔果尽褪,宛如脱液之舌,且呕恶时作,大解未行。孟英于甘润生津药内,乃佐竹茹、竹沥、柿蒂、海蜇,数剂。呕止便行,而舌上忽布白腐之苔,及齿龈唇颊满口遍生,揩拭不去,人皆异之。孟英坚守整肃肺胃,仍佐(竹)茹、(竹)沥,加橄榄、银花、建兰叶,数剂,白腐渐以脱下,舌色始露,惟啜粥则胸次梗梗不舒,夜不成寐。孟英曰∶胃汁不充,热痰未净也。仍守前议。病家疑之,复商于瘦石,瘦石云∶勿论其他,即如满口腐苔,酷似小儿“鹅白”(即鹅口疮),大方证甚属罕见,苟胸无学识者见之,必按剑而诧,今医者有不惑之智,而病家乃中道生疑,岂求愈之道焉?沈大愧服,一遵孟英设法。既而吐痰渐少,纳谷颇适,两胁又添辣痛。孟英诊脉,左关弦数,曰∶必犯忿怒矣。诘之果然。加(山)栀、(川)楝、旱莲、女贞、生白芍、绿萼梅等,数服,各恙皆减,肤蜕如片,而右腿肿痛,不能屈伸。或疑风气,思用艾灸,孟英急止之曰∶此阴亏耳,误灸必成废疾。吾以妙药奉赠,但不许速效也。疏方以∶西洋参 熟地 苁蓉 桑椹 石斛 木瓜 (当)归 (白)芍 “二冬” 杞(子) 菊(花) 楝实 牛膝无核白葡萄干为剂,久服果得向愈。越三载,以他疾终。


大概多是痰热也,只以桐油吐之。或用麝干逆流水吐。


又方∶用李实根皮一片噙口内,更用李实根碾水敷项上,一遭立效。新采园中者。



某 经云∶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古无喉科专门,故不分症,通称之喉痹。夫一阴者厥阴也,一阳者少阳也。二经上循咽嗌,君相火炽,结为喉痹。良由荣阴内亏,水不涵木,木火上炎,先患目疾,继发喉痹,同是一源之恙所谓阴虚喉为之患也。脉形弦数,舌苔边红中黄。治拟滋阴降火。《内经》又云∶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法也。附方请明眼裁之。


元参 肥知母 丹皮 朱茯神 枇杷叶 射干 鲜石斛 怀牛膝 象贝 鲜竹茹 山豆根 鲜生地 石决明 金果榄


喉蛾喉闭缠喉风皆曰喉痹


生附子(切片)涂白蜜,火炙透黑收存,临用取如绿豆大一粒,含口内,咽津。此林屋山人秘法,虽暑天亦宜用,切勿迟疑自误。喉肿心痛,闭目不语,起首脉散牙紧发慌,手足麻木,此名朱砂症(又名心经疔,非喉风也) 急用红纸捻烧照前后心,见有红点,用银针挑破,内有红筋挑出(如无红点,少刻再看,或服药后再看必有),挑破处用常往来门脚泥涂敷,立愈。


治喉痹胁中暴逆(资生经)。先取冲脉。后取三里云门。各泻之。又刺手小指端出血。立已。


治喉痹不能言。穴三里 温溜 曲池 中渚 丰隆治喉痹。穴神门 合谷 风池治喉痹颈项肿。不可俯仰。颊肿引项后。穴完骨 天牖 前谷治喉痹咽肿。水浆不下。穴璇玑 鸠尾治喉痹哽噎。咽肿不得消。食饮不下。穴天鼎 气舍 鬲俞治喉痹哽咽寒热。穴涌泉 然谷治喉痹胸满塞。寒热。穴中府 阳交治喉痹哽咽寒热。穴天容 缺盆 大杼 鬲俞 云门 尺泽 二间 厉兑 涌泉 然谷治喉痹咽如哽。穴三间 阳溪治喉痹咽干急。穴天突治喉痹嗌干。穴大陵 偏历治喉痹舌卷口干。穴关冲 窍阴 少泽治喉痹。穴阳辅 阳交 厉兑 下廉 然谷 经渠 完骨 鬲俞 缺盆 气舍 云门阳溪 合谷 温溜 中府 浮白治喉痹烦满。穴大杼治喉痹寒热。咽中如鲠。穴天容治喉痹咽肿不得食。饮食不下。喉鸣。穴天鼎治颔肿喉痹。穴前谷治喉痹颔肿。肩背痛振寒。穴二间治喉痹不能言。穴曲池治喉痹。舌强口干。肘不举。穴窍阴治喉痹。舌强口干心烦。穴少泽治喉痹。口干身热。头痛短气。胸胁痛。穴大陵疗寒热喉痹。穴浮白疗喉痹。穴鬲俞 经渠疗喉痹咽如有物伤。忍振寒。又治喉痹咽肿。多卧善睡。穴二间治喉痹气逆。咳嗽口中涎唾。灸肺俞七壮。亦可随年壮。至百壮。


治急喉闭缠喉风。灸三里穴二七壮。三七壮。有人尝苦喉痹。虽水亦不能下咽。灸三里而愈又随肿一边。于大指外边指甲下与根齐。针之。不问男女左右。只用人家常使针。血出即效。如大段危急。两大指都针尤妙。


治喉痹。以砭针刺肿处。出血立效。


治咽喉病。刺手小指爪文中出三豆大许血。逐左右刺。皆须慎酒面毒物。


治咽喉诸证。及毒瓦斯归心等项恶证。并皆治之。无有不效。第一穴风府穴。脑后入发际一寸针入四分。穴高主晕。恐伤人。不可不知。须令人扶护乃针。第二穴少商穴。在手大指近虎口一边。指甲与根齐。离爪如韭叶许。针入二分。病甚则入五分。第三穴合骨穴。治口缓治牙关不开。则阳灵穴。应针各刺一刺出血。入二分。关窍即闭。又有一证潮热者。有作寒者。于合谷穴用针左转发寒。右转发热。第四穴是上星穴。在顶前入发际一寸。治颊肿及缠喉风等证。又气急者实热。针足三里。虚热灸足三里。以手约膝。取手指稍尽处是穴。根脚咽喉常发者耳垂珠下半寸近腮骨灸七壮。二七尤妙。及灸足三里穴。在膝下三寸 骨外。


治喉痹。穴丰隆 涌泉 关冲如病甚。以小三棱针。藏于笔头中。诳以点药于喉中痹上。急刺之。则有紫血顿出。效如不藏针。恐患人难以刺之。


治喉痹及毒瓦斯。穴尺泽。灸百壮。


论曰,喉痹谓喉里肿塞痹痛,水浆不得入也,治稍缓杀人,盖由脾肺不利,蕴积热毒,外犯寒邪,二经壅热,结于喉间,痹而不通,其状身热恶寒,治法有先针而后药者,可谓知急先务矣。


治喉痹肿塞。射干丸方


射干(一两) 豉(一合) 杏仁(汤浸去皮去双仁炒) 芎 犀角(屑各半两) 升麻(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小弹丸大,每服一丸,含化咽津,日可三五服,瘥。


治缠喉风,及喉痹。如圣丸方


大黄(末一分) 蜗牛(二七枚) 白矾(末) 马勃 陈白梅皮(各一分)


上五味,于五月五日午时,用白梅皮蜗牛,同研和丸,如栋实大,如患者开口不得,即以水磨,用竹管子吹下,入喉中立瘥,如轻者,以绵裹含化一丸。


治走马缠喉风,及喉痹。开关散方


硝石(六两) 铅丹(四两) 白矾 砒霜(各半两)


上四味,各细研,用瓷罐子一个,先入硝石二两铺底,次下砒霜,又入硝石二两,方


下白矾,更入硝石二两,方下铅丹,后用圆瓦一片盖口,于净地上,用方砖一片,衬药罐子,以炭火五斤, 令通赤,罐子固济熔成水,以炭条子搅令彻底匀,方去火放冷,于地上,打罐子取药,研如粉,患者用箸头,蘸冷水惹药,深点咽喉内,渐渐咽津,至甚者不过三两度点。


治喉痹。伏龙肝散方


伏龙肝(半两) 白矾( 过) 白僵蚕(直者炒) 甘草(生各一分)


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如茶点服,吐出涎立效,未吐更进一服。


治喉痹。比金丸方


铅白霜(半两) 青黛(一两) 甘草(半两)


上三味,捣罗为末,醋糊为丸,如鸡头实大,含化咽津,痰出立效。


治男子妇人喉痹口噤,牙关紧。透关散方


雄黄(研) 猪牙皂荚(蜜炙去皮) 藜芦(各一分)


上三味,捣研为细散,每用一字,分弹入两鼻中,关透涎出,瘥。


治急喉痹。丹砂酒方


丹砂(研) 桂(去粗皮) 绛矾(各一钱)


上三味,捣研为末,以绵裹,用好酒少许,浸良久,含饮即瘥。


治喉痹。如圣散方


白僵蚕(直者炒) 天南星(炮各半两)


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一字,以生姜自然汁调下,如咽喉大段不通,即以小竹筒灌之,涎出后,用生姜一片,略炙,含化咽津。


治缠喉风喉痹。乌头散方


乌头尖(生) 胆矾(各一分)


上二味,捣罗为散,每以一字,酒少许调服,良久即愈,如口噤,即于鼻内吹一字,立效。


治缠喉风,一切喉痹急危。僵蚕散方


白僵蚕(三枚) 枯矾(一分)


上二味,捣罗为散,生姜蜜水调下一钱匕,细呷。


治咽喉卒肿,喉痹。胜金散方


戎盐(一两) 青黛(半钱)


上二味,同研匀,每服半钱匕,或一字,用小竹筒,吹入喉咽,咽津效。


治喉痹危急者。万金丹方


巴豆(一枚和皮以纸裹当中腰截断)


上一味,以绵系,分塞左右鼻窍中,熏之,须臾喉通,即取出。


治缠喉风,一切喉痹危急。如圣散方


白僵蚕(不拘多少直者新瓦上炒)


上一味为末,用生姜自然汁和丸,如鸡头实大含化,急者生姜汁调一大钱,以竹筒子灌入喉中,立效。


治急喉痹逡巡不救方


皂荚(去皮子生半两)


上一味,捣为末,每服少许,箸头点在肿处,更以醋调药末,浓涂项下,须臾便破,少出血,即愈。


治急喉痹方


蠡虫胆(腊月收阴干)


上一味为末,每取少许点患处,药至即瘥,病在深处,则水化灌之。


治喉痹方


蛇蜕皮(不以多少)


上一味,揉碎,以香炉一个烧烟,令患人用竹筒子,吸入喉咽内熏破。


治急喉痹方


生油(一合)


上一味,急灌之立愈,若未瘥,急解发令散,当顶心取方寸许,急捉痛拔之,少顷当通,如更急,则喉下当咽管口,灸一壮,如麦粒大,火至即瘥,气虽似绝,但心下暖者,亦可救,此数法皆神验。


治咽喉痹痛,不能喘息,水浆不得入。金硝丸方


郁金(锉) 马牙硝(研) 甘草(锉) 山栀子(去皮) 栝蒌根(各二两) 大黄(锉) 玄参白矾(研) 硼砂(研各一分)


上九味,捣研为末,炼蜜和丸,如鸡头实大,每用一丸,绵裹含化咽津。


治喉痹咽塞热痛。二砂丸方


沙参 丹砂(研) 砂(研) 人参 玄参 丹参


上六味等分,捣研为末,炼蜜丸如鸡头实大,食后临卧含一丸化之。


治缠喉风方


马牙硝(半两) 丹砂(一钱) 龙脑 麝香(各一字)


上四味,细研如粉,用鲩鱼胆和丸,如绿豆大,每边鼻内深送一丸,良久两牙关出涎,瘥。


又方:白僵蚕 玄参 白矾(研各一钱) 甘草(半钱)


上四味,捣研为末,用鲩鱼胆和丸,如赤小豆大,每服十丸,冷生姜汤下。


治喉痹方


蛇蜕 白梅 白僵蚕 甘草(各等分)


上四味,捣罗为末,绵裹含化咽津。


治喉痹方


白矾(烧令汁枯研) 白附子(捣末各等分)


上二味,研令匀,涂在舌上咽津。


治喉痹方


上用黄颡鱼颊骨,不计多少,烧灰出火毒,以茶清调下三钱匕。


又方:上用大盐球子,捣为末,以赤糖为丸,如弹子大含之。


治喉痹肿塞。散毒汤方


桔梗(微炒) 甘草(微炙锉各二两)


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治喉痹水浆不入方


上取石蟹,冷水磨饮之,兼涂喉上,瘥。


又方:上取生恶实茎叶,研涂喉上,兼椎一茎,令头破,纳喉中,瘥。


又方:上生研糯米,入蜜饮之。


又方:上以糯米半升,炒焦碾末,水调成膏,贴喉上,再换肿即消。


治喉痹。射干汤方


射干


上一味细锉,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入蜜少许,旋旋服。


(声哑 腮)


两寸脉浮洪而溢者。喉痹也。脉微而伏者死。


内经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者。手少阴君火。心主之脉气也。一阳者。手少阳相火。三焦之脉气也。二脉并络于喉。气热则内结。结甚即肿胀。肿胀甚则痹。痹甚则不通而死矣。夫推原十二经。惟足太阳则下项。其余皆凑于喉咙。然内经何独言一阴一阳结为喉痹盖君相二火。独胜而热。中络故痛者速也。余谓一言可了者。火也。故十二经中。言嗌干嗌痛。喉肿颔肿。舌本强。皆君火为之也。惟咽痹急速。相火所为也。夫君火者。犹人火也相火者。犹龙火也。人火焚木其势缓。龙火焚木其势速。内经之言喉痹。则与咽舌其两间耳。然其病同于火。故不分也。后之医者。各详其状。强立八名。曰单乳蛾。双乳蛾。子舌胀。木舌胀。缠喉闭。走马喉闭。热气上行。故传于喉之两旁。近外作肿。以其形似。是谓乳蛾。一则为单。二则为双。其比乳蛾差小者。名谓之喉闭。热结于舌下。复生小舌子。名曰子舌胀。热结于舌中。舌为之肿。名曰木舌。强而不柔和也。热结于咽喉。肿绕于外。且麻且痒。肿而大者。名曰缠喉风。喉痹暴发暴死者。名曰走马喉风。此八种之名虽详。若不归之火。则相去远矣。其微者可以咸 之。若其大者以辛散之。今之医者。皆有其药也。如薄荷、乌头、僵蚕、白矾、朴硝、铜绿之类。至于走马喉痹。何恃此乎。生死人反掌之间耳。


其最不误人者。无如砭针出血。血出则病已。易曰。血去惕出。良以此乎。昔余治一妇人。


木舌胀。其舌满口。诸医不愈。余以银针小而锐者。砭之五七度。肿减。三日方平计所出血几至盈斗。余昔又治一男子。缠喉风肿。表里皆作。药不能下。余用凉药灌于鼻中。下十余行。外用拔毒散敷之。阳起石烧淬。与伏龙肝。各等分。细末之。以新水扫百遍。三日热始退。肿始消。又尝治一贵妇喉痹。盖龙火也。虽用凉剂。而不可使冷服。为龙火。宜用火逐之。人火者。烹饪之火是也。乃使曝于烈日之中。登于高堂之上。令家人携火炉。坐药铫于上。使药常极热。不至太沸。通口时时呷之。百余次。其火自然而散。此法以热行寒。不为热而插格故也。大抵治喉痹。用针出血。最为上策。但人畏针。委曲旁求。瞬息丧命。凡用针而有针创者。宜捣生姜块。调以熟白汤。时时呷之。则创口易合。铜人亦有灸法。然痛微者可用。速者恐迟则杀人。故治喉痹之人。与救人同。不容少待。内经火郁发之。发谓发汗。咽喉中岂能有汗。故出血者。乃发汗之一端也。后之君子。毋执小方。而曰吾药不动脏腑。又妙于出血。若幸遇小疾而获效。不幸遇大病而死矣。毋遗后悔可也。


一论喉痹危急。死在须臾。牙关紧闭。病患大指外边。指甲下根。不问男左女右。用布针针之。令血出即效。如大势危急。两手大指俱针之。其功尤效。


一论治不测急慢喉痹。肿塞不通。


开关神应散


盆硝(研细四钱) 白僵蚕(微炒去嘴八分) 青黛(八分) 蒲黄(五分) 麝香(一分) 甘草(八分) 马勃(三分) 片脑(一分)


上各为细末。称足。同研极匀。瓷瓶收贮。如有病症。每用药一钱五分。以新汲水小半盏。


调和。细细呷咽。如是喉痹。即破出血。便愈。如不是喉痹。自然消散。若是诸般舌胀。用药半钱。以指蘸药擦在舌上。下咽津唾。如是小儿。一钱作为四五服。亦如前法用。并不计时候。


勃一名马 。菌也。虚软如紫絮。弹之紫灰出。状如狗肝。生湿地园中久腐处。主恶疮马疥。敷诸疮。以蜜拌调呷。治痹咽痛。


一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初起或壮盛人。上焦有实热者可服。


清咽抑火汤


连翘(一钱五分) 片芩(一钱) 栀子(一钱) 薄荷(七分) 防风(一钱) 桔梗(二钱)朴硝(一钱) 黄连(一钱) 黄柏(五分) 知母(一钱) 玄参(一钱) 牛蒡子(一钱) 大黄(一钱)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频频热服。闻生过杨梅疮者。加防风、山豆根二两。


一论虚火上升。喉内生疮。喉闭热毒。最能降火滋阴。


滋阴降火汤


当归(一钱) 川芎(一钱) 白芍(一钱二分) 川黄柏(蜜水炒一钱) 生知母(一钱) 怀熟地黄(一钱五分) 天花粉(一钱) 生甘草(一钱) 加元参二钱。白桔梗去芦三钱。


上锉一剂。水煎。入竹沥一盏。温服。


一论喉痹肿痛。声哑不出。饮食不下。阴虚。相火上炎。咳嗽痰喘。潮热虚劳等症。内服此药。外用神仙通隘散。吹之即愈。


滋阴清火汤


怀熟地黄(一钱) 山茱萸(酒蒸去核一钱) 白茯苓(去皮一钱) 山药(一钱) 泽泻(一钱)桔梗(二钱) 元参(一钱) 牡丹皮(一钱) 黄柏(用蜜水炒一钱) 天门冬(去心一钱) 麦门冬(去心一钱) 甘草(一钱)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外用硼砂一味。噙化咽下。降痰消毒如神。


一论咽喉肿痛。属素虚弱者。或服凉药过多而作泻者。皆可服。


清上养中汤


小甘草 桔梗(各二钱) 元参 当归 黄芩(各一钱) 陈皮(去白) 白术(去芦) 白茯苓(去皮) 麦门冬(去心) 连翘(各八分) 人参 防风 金银花(各八分)


上锉一剂。水煎。食远频服。有痰。加贝母。


一论咽喉肿痛。不能言语。或吐或泻。或不食。或四肢冷痹。但可进药。无不愈者。此从治法也。


通关散


炙甘草(一钱五分) 人参 白术(去芦) 白茯苓(去皮) 桔梗(各二钱) 防风(七分)薄荷(五分) 荆芥 干姜(炒)或加大附子(炮各三分)


上锉。水煎。频频与服。


一论喉痹。双单乳蛾。风肿吐咽不下。死在须臾。治一应喉痹之总司也。山豆根为末。


用熊胆和为丸。用鸡 皮阴干。研末为衣。如绿豆大。每用一丸。放舌上。徐徐咽下。即愈。


一治喉风等症。


起死回生散


蜈蚣(三钱炮存性) 胆矾(一钱) 全蝎(三钱炒存性) 蝉蜕(一钱焙存性) 僵蚕(去丝嘴一钱炒) 穿山甲(麸炒三钱) 蟾酥(一钱) 乳香(五分) 川乌(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五分。或二钱。小儿每服一分或六七厘。用葱头捣烂。和药。酒送下。出汗为度。如口不开。灌服。忌猪羊油鸡面七日。


一论单乳蛾、双乳蛾、喉风、喉痹肿痛。水浆不入。死在须臾。宾崇周 家试验。


胆矾(一钱五分) 硼砂(一钱八分) 鸡内金(制过二钱) 枯白矾(二钱) 百草霜(三钱以众末黑为度)


上各为细末。用绢罗过。用中指盛药。按上患处。入噙。令痰多去。后用薄荷汤漱口。


如甚。


将鹅翎削尖。刺破。用药按上。或用鹅毛蘸醋带药刷上。满口刷搅。引痰出尽。即愈。一方加熊胆五分。更效。


一论喉风肿痛几死。双桥周 家屡验。


茶子 霜梅 酽醋上三味。研烂去渣。将药汁蘸扫咽喉。实时吐痰而愈。


一论喉痹肿痛。汤水不下。死在须臾。用此一吹即活。


牛黄(二钱) 硼砂(一钱) 雄黄(三分)


上为细末。每用一分五厘。吹入喉内。即愈。


一论喉痹肿痛。车左源传效。


郁金(一钱) 雄黄(五分) 巴豆肉(去壳四个两个生用两个用猪油包裹灯上烧热存性)


上为末。三味搅匀。每用一分二厘。入竹筒内。吹患处。小儿用六厘。


一治喉闭风闭难治者。猪牙皂角一条。用蜜调和。水煎。如急。立服。缓则露一宿。尤妙。倘如口紧者。撬开灌之。将危者即苏。


一治喉风危急。用大黄为末。竹筒盛之。安青鱼胆七个入末。待干。研末听用。遇患喉痹。吹入鼻中或喉中。立效。


一论时气缠喉。入喉肿塞。水谷不下。牙关紧闭。不省人事。


神应散


雄黄 枯矾 藜芦(生用) 牙皂(炙黄)


上各等分。为末。每用豆大一粒。吹鼻内。吐痰神效。


一论喉痹乳蛾。咽喉肿痛。汤水不入。死在须臾之急。巴豆去谷。捣为末。入细辛末少许同研匀。卷在纸内。中间剪断。如左患塞右鼻。如右患塞左鼻孔中。双肿左右相替塞之。


咽喉立开如神。


一论喉痹肿痛。水浆不入。死在须臾。(扶满刘汇昆传)先用皂角、细辛为末擦牙。次用陈盐松菜烧灰。霜梅肉、生艾叶擂烂。同扎于筷头上。蘸喉数次。吐痰尽。即食百沸汤。食后。


用米粥调服。


一治咽喉肿痛。


百药煎 硼砂 甘草 生白矾(各等分)


上四味。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用米汤调。细细呷下。


一论缠喉肿痛。皂角为末。用醋调涂外颈上。干则易。其乳蛾即破而愈。


一论喉风肿痛。不可忍者。霜梅五个或七个去核。白矾一两。研烂。用好醋一碗。入药同煮以矾化为度。待温。用筷扎绵缴齿上下至喉。先缴牙外。自外而缴至舌下。自舌下又缴至舌上。缴至喉。其痰自然涌出。


痰带丝者即愈。无丝者丝断不治。


一论喉痹壅塞不通。用红蓝花捣绞。取汁一小钟服之。以瘥为度。如冬月无湿花。可浸干者。绞取浓汁如前。服之有效。


一论咽喉肿痛。


吹喉散 周印池传。


牙硝(一两五钱) 硼砂(五钱) 雄黄(二钱) 僵蚕(一钱) 冰片(二分)


上为细末。每用少许。吹喉立效。


一治咽喉肿痛。水吞不下。用青盐、白矾、硼砂各等分。为末。吹患处。有痰吐出而愈一治咽喉肿痛。水浆不入。死在须臾。用真蟾酥为末。用筷头点入对嘴上。实时消散。


其效速如风。


一论久嗽喉痛。


小太平丸


人参(二分) 五味子(三分) 天门冬(去心五分) 麦门冬(去心二钱) 玄参(八分) 徽墨(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噙化下。痰甚。加贝母。


一论劳役过伤。忽咽喉肿闭。不省人事。喘促痰涌。汗出如水。肢体痿软。脉浮大而数此饮食劳役。无根虚火上促也。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根据本方加肉桂。顿苏。


一论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劳则愈甚。此脾肺气虚。膀胱有热也。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根据本方加元参、酒炒黄柏、知母。稍愈。去知、柏。加山药、山茱萸。


一论咽喉肿痛。服凉药过多。或过劳。痛愈甚。此中气虚热也。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


根据本方加炒芩、连。


一论积热上攻。痰涎壅塞。喉痛声哑。肿痛难禁。


上宫清化丸 内阁秘传。


黄连(去毛六钱) 桔梗(去芦六钱) 山豆根(四钱) 粉草(四钱) 薄荷叶(一钱) 白硼砂(六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时常噙化。


一论喉痛有痰。声哑。


薄荷(二两) 细茶(一两) 白硼砂(七钱) 乌梅肉(二十一个) 贝母(二钱) 冰片(三分) 孩儿茶(五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皂角子大。每噙化下。


一论声哑。


甘草 乌梅 桔梗 乌药


上锉。水煎。温服。


一治出声音方。


诃子(炮去核一两) 木香(一两) 甘草(五钱)


上锉。水煎。入生地黄汁一合。再煎数沸。放温。分六服。每食后。日进半料。


一论声嘶失音。


铁笛丸


当归(酒洗一两) 怀熟地黄(一两) 怀生地黄(一两) 天门冬(去心盐炒五钱) 黄柏(蜜炒一两) 知母(五钱) 麦门冬(去心盐炒五钱) 玄参(三钱) 白茯苓(去皮一两) 诃子(五钱)阿胶(炒五钱) 人乳(一碗) 牛乳(一碗) 乌梅肉(十五个) 甜梨汁(一碗)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黄豆大。每服八九十丸。诃子汤下。萝卜汤亦可。


一治失音。用槐花新瓦上炒熟。怀之。随处细嚼一二粒。久久自愈。


一治失音。用生白矾。炼蜜为丸服效。


一治声哑失音不出。用猪板油切烂。入蜜内重汤煮熟食之。


一论 腮肿痛。


防风 荆芥 羌活 连翘 牛蒡子 甘草(各等分)


上锉。水煎服。外用赤小豆末。醋调敷。恐毒瓦斯入喉难治。


一方。用锻石不拘多少。炒七次。地下放七次。醋调。涂肿处立愈。


一论 腮疙瘩肿痛。及吹乳。


南薄荷(三钱) 斑蝥(去翅足炒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分。烧酒调下。立消。服药后。小便频数。服益元散一服。


一治卒喉中生肉。以棉裹筷头蘸盐。指肉上。日六七度易。


一人患喉闭。以防风通圣散治之。肿不能咽。此症须针之无奈牙关已闭。遂刺少商穴出血。口即开。更以胆矾入患处。


吐痰一二碗许。仍投药乃愈。尝见患此疾者。畏针不刺。多毙。少商穴在手大指内侧。


去爪角如韭叶许。


一人喉闭。肿痛寒热。脉洪数。此少阴心火。少阳相火。二经为病。其症最恶。惟刺患处出血为上。因彼畏针。先以凉膈散服之。药从鼻出。急乃愿刺。则牙关已紧。不可针。遂刺少商二穴。以手勒去黑血。口开。仍刺喉间。治以前药。及前吹喉散吹之。顿愈。又以人参败毒散加芩、连、牛蒡子、玄参。四剂而平。经曰。火郁发之谓发汗。出血乃发汗之一端也。


河间云。治喉之火。与救火同。不容少怠。尝见喉闭不出血。喉风不去痰。以致不救者多矣每治咽喉肿痛。或生疮毒。以荆防败毒散加芩、连。重者用防风通圣散。


一男子口舌常破。如无皮状。或咽喉作痛。服诸凉药。愈甚。余以理中汤一剂。乃可。


一人脚发热。则咽喉作痛。内热口干。痰涎上壅。此肾经亏损。火不归经。用补中益气加麦冬、五味。及用加减八味丸而愈。


一人患喉痛。日晡益甚。此血气虚而有热。用八珍汤而愈。后每入房。发热头痛。用补中益气汤。又加麦冬五味。及六味丸常服。后不复作。


一丹溪先生云。咽痛属血虚。用四物汤加竹沥。阴虚火上炎者。必加玄参。气虚。加人参、竹沥。又云。咽喉肿痛。有阴虚阳气飞越。痰结在上者。脉必浮大。重取必涩。去死为近宜人参一味浓煎。细细饮之。如作实症治之。祸如反掌。此发前人之未发。救无穷之夭亡(但此一方宜斟酌用之看症按方不可泥执也)


一人因怒气大叫。将下腮脱落。任掇不上。众视束手。余以乌梅捶饼。塞于两腮坐牙尽头空处。张口流涎。须臾。随手掇上。


喉痹恶寒者.乃寒折热也.治宜发散.服凉药反甚.未破者生姜汁漱之.痰甚者桐油饯导之.微者用醋代之.惟醋能消积血也.喉症急者.刺少商穴、太溪穴、虎口动脉.或灸少冲穴.其功甚捷.喉痹肿达于外者有脓.肿胀不肯针刺者.用皂角末取嚏即破.离宫锭子涂之即消.或皂角末醋调浓敷项外.须臾即破.血出立瘥.或韭菜根和伏龙肝捣敷.乡村皆相似者时气也.宜随运气以散之.喉痹声鼾者肺气将绝也.急以参膏或独参汤漱之.卒然如哑.吞吐不利.寒气客于会厌也.蜜炙附子片含之.勿咽.


古谓喉痹不刺血.喉风不倒痰.喉痈不放脓.乳蛾不针烙.皆非治也.如针刺无血.探吐无痰.声如拽锯.痰喘鼻 .唇反舌卷.面青目直.自汗自利.干痛无痰者.皆为不治.已溃而肿不消者.难治.


冰苋散 治喉癣.


冰片 苋菜根( 灰) 薄荷 黄柏(各一钱) 月石 儿茶(各一钱五分) 人中白 山豆根 胡黄连(各二钱) 枯矾 青黛 龙骨 乌梅肉(各五钱)


上各为末.和匀.吹用.


杨梅喉癣.加轻粉一钱.柿霜一钱.白砒五厘.(枣内去核煨熟用)


痹者,不仁也。本无毫恙,顷刻而起,此系虚寒阴火,最为危急之症。其见证痰在喉中作响,响如打鼾,舌色白而不肿,诸书皆称肺绝不救。盖缘误服寒凉,以致死耳。当以桂姜汤缓缓咽下,可以立愈。或以生川附切片,涂以白蜜,火炙透黑,收贮,临用取如细粞一粒,口含咽津,亦立刻痊愈。先以鹅毛粘以桐油,入喉卷之,痰出服药。


马曰∶痹者,闭塞之谓,非不仁之谓。痹症汤饮犹可通,若闭则水浆不能入矣。用卧龙丹吹之,取嚏可松。


陶曰∶又∶皂角末或半夏末,吹入鼻中,皆可取嚏。如无药物,即以细纸捻子在鼻中搅之,亦可取嚏。凡咽喉初觉壅塞,即用此法,取嚏数次,亦可散热毒,此通窍法也。



喉间肿痛,名曰喉痹。古人通用甘桔汤主之。然有虚火实火之分,紧喉慢喉之别,不可不审。虚火者,色淡微肿,溺清便利,脉虚细,饮食减少。此因神思过度,脾气不能中护,虚火易至上炎,乃内伤之火,名曰慢喉风,虚证也。午前痛甚者,属阳虚。四君子汤加桔梗、麦冬、五味、当归。午后痛甚者,属阴虚。四物汤加桔梗、元参。如不效,必加桂、附以为引导之用。加减八味汤加牛膝主之。若脉数有热,六味汤主之。更有中寒咽痛,治用半夏桂甘汤,不可误投凉药。实火者,醇酒膏粱,风火积热,火动生痰,肿痛暴发。甚则风痰壅塞,汤水不入,声音不出,此外至之火,名曰紧喉风,实证也。宜用灯窝油和浆水灌之,导去痰涎。或用土牛膝捣烂和醋酸灌之。或针刺红肿之处,发泄毒血。或用金锁匙吹之,俾喉渐松开,饮食可入,声音得出,乃止。宜用加味甘桔汤。热甚者,兼用三黄解毒汤。谚云,走马看喉痹是也。凡喉肿不刺血,喉风不吐痰,喉痈不放脓,乳蛾不针破,此皆非法。又有劳嗽日久,咽伤声损者,无法可疗。


刘 三十二岁 脉弦而长,木气太旺,与君火结而成喉痹。


荆芥穗(二钱) 薄荷(二钱) 元参(八钱) 银花(六钱) 牛蒡子(五钱) 连翘(五钱)马勃(二钱) 人中黄(二钱)


共为粗末,分八包,每一包芦根汤煎,一时一服。


酒客脉弦数,与苦药清酒中之湿,即于前方内加∶


桔梗(四钱) 射干(四钱) 黄芩(四钱) 儿茶(三钱)


煎法如前。



灵 乙丑六月二十六日 舌苔边白中浊,喉肿而痛,头晕,身热,脉数,疠气所干。


切戒谷食,急开关窍,用时时轻扬法。


桔梗(八钱) 人中黄(三钱) 薄荷(三钱) 荆芥穗(三钱) 元参(一两) 牛蒡子(八钱)黄芩(三钱) 黄连(三钱) 马勃(二钱) 板蓝根(三钱) 僵蚕(三钱) 连翘(八钱) 银花(八钱) 鲜荷叶(半张去蒂)


共为粗末,分八包,一时许服一包,芦根汤煎。


二十七日 舌浊甚,邪之传化甚缓,于前方内,加∶


黄芩(二钱成五钱) 黄连(二钱成五钱)


二十八日 湿热厉气,相搏以成喉痹,舌苔重浊色暗,必得湿气宣化,而后热可以解。


盖无形之邪热,每借有形之秽浊以为根据附故也,因前法而小变之。


桔梗(八钱) 人中黄(二钱) 黄芩(五钱) 黄连(五钱) 马勃(五钱) 牛蒡子(五钱)僵蚕(三钱) 连翘(八钱) 银花(八钱) 通草(三钱) 荆芥(二钱) 杏仁(五钱) 薄荷(三钱)滑石(一两) 犀角(三钱)


共为粗末,分十包,一时许服一包。每服鲜荷叶边二钱,芦根三钱,同煎,去渣服。


二十九日 喉痛虽止,舌浊未除,脉仍微数,则其中之湿可知。按∶《灵枢经》五脏温病,以舌苔专属之肺,故药方一以宣通肺气为主,盖气化则湿化,而火亦无根据矣。


桔梗(三钱) 人中黄(八分) 连翘(二钱) 银花(二钱) 黄连(钱半) 黄芩(二钱) 马勃(八分) 通草(一钱) 杏仁泥(一钱) 滑石(三钱) 芦根(一枝) 荷叶(半张)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王 二十岁 壬午四月十一日 湿毒身热喉痹,滴水不能下咽,已二日矣。与代赈普济散二十包,先煎一包,衔入口内,仰面浸渍喉疮,一刻许有稀涎满口,即控出吐之。再噙再浸如上法,噙至半日,喉即开,得下咽。于是每一包药,煎一碗,咽一半,浸吐一半,三日得快便,喉痹全消,身热亦退,育阴而愈。



王氏 三十八岁 乙酉五月初二日 六脉沉弦而细,纯阴之象,喉痛足痹宜温。


川椒炭(三钱) 防己(三钱) 桂枝(三钱) 肉桂(二钱) 茯苓皮(五钱) 姜黄(二钱)萆(五钱) 苡仁(五钱)


四帖。


初八日 喉痛止去肉桂,痰不活加半夏(五钱)。



满氏 三十五岁 面色青黄,呼吸定息,脉再至而弦紧,食减,经不行,腹中有块二三枚,长三四寸,肝厥无五日不发,喉痛十数年不休。向来所服之方,非寒凉,即妇科地芍药等,以致历年沉困不休,病势日重,十二年不孕矣。与苦辛热法,急回真阳,或者可救。


肉桂(钱半) 良姜(二钱) 川椒(二钱) 广皮(二钱) 吴萸(钱半) 半夏(三钱)


前方服二帖,喉痛减其大半,厥未发,食少进,腹痛减,与前方加∶


人参(钱半) 茯苓(三钱)


前方服四帖,服三至,喉痛止,食大进,腹痛亦减,仍服前方,去良姜,并减刚药分量。


前方服七帖,六脉将进至四至,服通补奇经丸一料,半年后受孕。


即缠喉风,属少阳相火,少阴君火并炽,经曰∶“一阴一阳结为喉痹。”一阴者。少阴君火也。一阳者,少阳相火也。忌同三焦实。


宜辛散,佐以苦寒,咸寒,急则有针、吹、吐三法。


鼠粘子 射干 黄连 黄柏 山豆根 麦门冬 生犀角 知母 玄参 童便 山茨菇 苦桔梗 续随子 苏子 贝母 甘草


急治用胆矾、朴硝、牛黄,为末和匀,吹入喉中。又法用明矾三钱,巴豆七粒去壳,同矾 ,矾枯去巴豆,即取矾为细末,吹入喉中,流出热涎即宽。


凡经云喉痹者,谓喉中呼吸不通,言语不出,而天气闭塞也。云咽痛云嗌痛者,谓咽喉不能纳唾与食,而地气闭塞也。云喉痹咽嗌痛者,谓咽喉俱病,天地之气并闭塞也。盖病喉痹者,必兼咽嗌痛,病咽嗌痛者,不能兼喉痹也。今以喉咽俱病诸方,并入喉痹门中。


喉痹恶寒,及寸脉小弱于关尺者,皆为表证。宜甘桔汤、半夏桂枝甘草汤,详寒热发散之。


若水浆不得入口者,用解毒雄黄丸四五粒,以极酸醋磨化灌入口内,吐出浓痰,却服之。间以生姜自然汁一蚬壳噙下之,神效。


按喉痹恶寒者,皆是寒折热,寒闭于外,热郁于内,姜汁散其外寒,则内热得伸而愈矣。切忌胆矾酸寒等剂点喉,反使其阳郁结不伸;又忌硝黄等寒剂下之,反使其阳下陷入里,则祸不旋踵矣。


韩和云∶寸脉弱小于关者,宜消阴助阳。垣云∶两寸脉不足,乃阳气不足,故用表药提其气,升以助阳也,或三部俱小弱,亦可用其法也。


喉痹,乡村病皆相似者,属天行运气之邪,治必先表散之,亦大忌酸药点之,寒药下之。郁其邪于内,不得出也,其病有二。


其一属火。经云∶少阳所至为喉痹。又云∶少阳司天之政,三之气,炎暑至,民病喉痹。治宜仲景桔梗汤,或面赤斑者,属阳毒,宜阳毒诸方汗之。


其二属湿。经云∶太阴之胜,火气内郁喉痹。又云∶太阴在泉,湿淫所胜,病嗌肿喉痹。


治宜活人半夏桂枝甘草汤,或面青黑者,属阴毒,宜阴毒诸方汗之。



〔仲〕桔梗汤 治伤寒客热咽痛。(方见伤寒咽痛。海藏治咽痛甘桔汤加鼠粘子、竹茹妙。)



〔无〕荆芥汤治咽喉肿痛,语声不出,咽之痛甚。


荆芥(半两) 桔梗(二两) 甘草(一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去渣温服。



〔《活》〕半夏桂枝甘草汤 治暴寒中人咽痛。(方见伤寒咽痛。)



〔无〕治卒喉痹不得语。小续命汤加杏仁七个煎,甚妙。(续命汤方见中风门。)



〔和〕五香散治喉咽肿痛,毒瓦斯结塞不通。


木香 沉香 鸡舌香 薰陆香(各一两) 麝香(另研,三钱)


上为末,入麝香研匀,每二钱,水一盏,煎服不拘时。



〔《本》〕治中风急喉痹欲死者。白僵蚕捣筛为末,生姜自然汁调下,喉立愈。(丹溪云∶


僵蚕属火而有土与木,老得金气而僵,治喉痹者,取其火中清化之气,以从治相火,散浊逆结滞之疾。)



〔陈〕附子去皮,炮令坼,以蜜涂上炙之,令蜜入内,含之勿咽其汁,主喉痹。



〔和〕如圣胜金锭治咽喉急闭,腮颔肿痛。并单蛾,结喉,重舌,木舌。


硫黄(细研,一两半) 川芎(一两) 腊茶 薄荷(去根梗。各半两) 贯众(二两) 硝石(研,四两)荆芥(二两)


上为末,生葱汁搜和为锭,每服先用新汲水灌漱,次嚼生薄荷五七叶,却用药一锭,同嚼极烂,井水咽下。


甚者连进三服,并以一锭安患处,其病随药便消。



〔罗〕征南帅不邻吉歹,病咽痛下利。(方见表热里寒门。)


洪武戊辰春,乡村病喉痹者甚众,盖前年终之气,及当年初之气,二火之邪也。予累用甘桔汤,加黄连、半夏、僵蚕、鼠粘子根等剂发之。挟虚者,加参、 、归辈。水浆不入者,先用解毒雄黄丸,醋磨化之灌喉,痰出,更用生姜汁灌之,却用上项药无不神验。若用胆矾等酸寒点过者,皆不治,盖邪郁不出故也。



〔罗〕解毒雄黄丸治缠喉风,及急喉闭,卒然倒仆,牙关紧急。


雄黄 郁金(各一分) 巴豆(去皮油,十四个)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绿豆大。茶清下七丸,吐出顽痰,立苏。未吐再服。如至死者,心头犹热,灌药不下,斡口开灌之下咽,无有不治。如小儿惊热,痰涎壅塞,或二丸三丸,量小大加减。(一法用雄黄丸三粒,醋磨化灌之尤妙,其痰立出即瘥。)



〔《大》〕治缠喉风。雄黄一块,新汲水磨,急灌吐,瘥。



〔丹〕缠喉风属热痰,宜用鹅翎蘸桐油探吐之。又法,用射干逆流水吐之。



〔世〕远志去心为末,每半钱,水小半盏调服,口含竹管,吐痰涎极捷,治喉痹如神。


乌犀角膏治咽喉肿痛,及一切结喉、烂喉、遁尸、缠喉、痹喉、急喉、飞丝入喉、重舌、木舌等证。


皂荚(两条,子捶碎,用水三升浸一时久,挪汁去渣,入瓦器内熬成膏) 好酒(一合)


焰硝 百草霜(研,一钱,同皂角膏搅匀令稠) 人参(一钱,为末) 硼砂 白霜梅(各少许。并研入膏中)


上拌和前药,用鹅毛点少许于喉中,以出尽顽涎为度。却嚼甘草二寸,咽汁吞津。若木舌,先以粗布蘸水,揩舌冷,次用生姜片擦之,然后用药。



〔《山》〕缠喉风。皂角揉水灌下,得吐愈。



〔《斗》〕治缠喉风喉痹,饮食不通欲死者。用反魂草根一茎,净洗,纳入喉中,取寒痰出即瘥,神验。


更以马牙硝津咽之,即绝根。反魂草,一名紫菀。



〔世〕治咽痛。用土乌药,即矮樟根,以醋两盏煎一盏,先噙后咽,吐出痰涎为愈。



〔杜〕治缠喉风,束气不通。用蛇蜕炙黄、当归等分为末,温酒调下一钱匕,得吐愈。



〔罗〕备急如圣散治时气缠喉风,渐入咽塞,水谷不下,牙关紧急,不省人事。


雄黄(细研) 藜芦(生用) 白矾(飞) 猪牙皂角(去皮,炙黄)


上等分,为细末,每用一豆大,鼻内搐之,立效。



〔世〕一字散治喉闭,气塞不通,饮食不下。


雄黄(另研,一分) 蝎梢(七枚) 白矾(生研) 藜芦(各一钱) 猪牙皂角(七锭)


上为末,每用一字,吹入鼻中,实时吐出顽涎为愈。


治喉咽痛,牙关紧急,用巴豆去壳,以纸压出巴豆油在纸上,以此纸作捻子,点火吹灭,以烟熏入鼻中,实时口鼻涎流,牙关开矣。


喉痹不恶寒者,及寸脉大滑实于关尺者,皆属下证,宜硝石、青黛等寒药降之,或白矾等酸剂收之也。韩祗和云∶寸脉大于关尺者,宜消阳助阴。东垣云∶两寸脉实,为阴盛阳虚,下之则愈。


故予每用此法,治急喉痹,如鼓应桴,或三部俱实,亦可用其法也。



〔无〕玉钥匙治风热喉痹,及缠喉风。


焰硝(一两半) 硼砂(半两) 脑子(一字) 白僵蚕(一分)


上为末,以竹管吹半钱入喉中,立愈。



〔世〕治喉痹咽痛,用蒲黄、甘草、青黛、芒硝,等分为末,时时咽豆许,神效。



〔《外》〕疗喉痹神验。朴硝一两,细细含咽汁,立愈。



〔无〕玉屑无忧散治缠喉风,咽喉疼痛,语声不出,咽物有碍。或风涎壅滞,口舌生疮,大人酒 ,小儿奶癖,或误吞骨屑,哽塞不下。


玄参 贯众 滑石 砂仁 黄连 甘草 茯苓 山豆根 荆芥(各半两) 寒水石( )硼砂(各三钱)


上为末,每服一钱,先抄入口,以清水咽下。此药除三尸去八邪,辟瘟疗渴。



〔丹〕治喉痹,呼吸不通,须臾欲绝。络石草二两,水升半,煎取二盏去渣,细细呷之,立通。(《外台秘要》本草云∶络石味苦温微寒无毒,主风热。)


治喉痹。白瑞香花根寸许,研细调灌之妙。(白瑞香药性未详。)



〔葛〕卒喉痹。取黄柏片含之。又黄柏一斤, 咀,酒一斗,煮二沸去渣,恣饮便愈。

赞助(淘宝)

赞助(拼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