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当归补血汤

治气血虚热,面赤烦渴,脉大而虚。


黄 (炙,一两) 当归(酒洗,二钱) 水煎,空心服之。


东垣曰∶《经》云脉虚血虚;又云∶血虚发热。此多得于饥饱劳役,症类白虎,惟脉不长实为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黄 乃甘温补气之剂,此本血虚,何反用之为君耶?《经》曰∶治病必求于本;又曰∶阳生阴长,故血虚补气,治其本也。佐以当归之润,正与阴血相投,二物并行,则上下表里,无处不到,故名补血汤。



治肌热,燥热,困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内经》曰∶“脉虚血虚。”又云,血虚发热,证象白虎,惟脉不长实有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此病得之于饥困劳役。


黄 (一两) 当归(酒洗,二钱)


上件 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空心食前。


治男妇血虚似白虎证,肌热面赤,烦渴引饮,脉来洪大而虚,重按则微。


当归(二钱) 黄 (一两)


水煎服。


【集注】吴琨曰∶血实则身凉,血虚则身热,或以饥困劳役虚其阴血,则阳独治,故诸证生焉。此证纯象白虎,但脉大而虚,非大而实为辨耳。《内经》所谓脉虚、血虚是也。


五味之中,惟甘能补,当归味甘而浓,味浓则补血;黄 味甘而薄,味薄则补气,今黄多数倍,而云补血者,以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也。经言∶阳生阴长,是之谓耳。


治疮溃后气血俱虚。肌热。躁热。目赤面红。烦渴引饮。昼夜不息。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此脉虚血虚也。若误服白虎汤必死。


黄 (炙六钱) 当归(酒拌一钱)


水钟半。煎六分。服。


治血虚燥热,证象白虎。误服白虎者,不治。


黄 (八钱) 当归(二钱) 大枣(五枚


水煎服。


血虚身热有奇方.古有当归补血汤.五倍黄 归一分.(分.去声.黄 一两.当归二钱五分.水煎服.)真阴濡布主之阳.


陈修园曰.凡轻清之药.皆属气分.味甘之药.皆能补中.黄 质轻而味微甘.故略能补益.神农本草经.以为主治大风.可知其性矣.此方主以当归之益血.倍用黄 之轻清走表者为导.俾血虚发热.郁于皮毛而不解者.仍从微汗泄之.故症象白虎.不再剂而热即如失也.元人未读本经.此方因善悟暗合.其效无比.究之天之仁爱斯民特出此方.而假手于元人.非元人识力所可到也.吴鹤皋以阳生阴长为解.亦是庸见.故特详之.


当归(二钱) 黄 (一两)


男、妇肌热,目赤面红,烦渴引饮,脉来洪大而虚,重按全无者,此方主之。


血实则身凉,血虚则身热。或以肌困劳役虚其阴血,则阳独治,故令肌热、目赤、面红、烦渴引饮。此证纯象伤寒家白虎汤之证,但脉大而虚,非大而长,为可辨尔。《内经》所谓脉虚血虚是也。当归味浓,为阴中之阴,故能养血,而黄 则味甘补气者也。今黄 多于当归数倍,而曰补血汤者,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也。《内经》曰∶阳生阴长,是


黄 (炙)一两 当归(酒洗)二钱


空心服。


当归补血汤,黄 多于当归五倍,以之专治气分,尚恐满中。若云养血,则轻重尚宜斟酌


治男妇血虚似白虎证,肌热面赤,烦渴引饮,脉来洪大而虚,重按则微。


当归二钱 黄耆一两水煎服。


【集注】吴琨曰:血实则身凉,血虚则身热,或以饥困劳役虚其阴血,则阳独治,故诸证为生焉。此证纯象白虎,但脉大而虚,非大而实为辨耳。『内经』所谓脉虚,血虚是也。五味之中,惟甘能补,当归味甘而厚,味厚则补血;黄耆味甘而薄,味薄则补气。今黄耆多数倍,而云补血者,以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也。经言:阳生阴长,是之谓耳。



治杖疮金疮等症,血气损伤,肌热大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此病多得于饥渴劳役者,若误用白虎汤,必死。


黄 (炙,一两) 当归(二钱,酒制)


用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