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悬饮

悬饮者,水流胁下,咳唾引痛。胁乃肝胆之位,水气在胁,则肝气拂逆,而肺金清肃之令不能下行,故咳而引痛也。椒目栝蒌汤主之。


椒目栝蒌汤(自制)


椒目(五十粒) 栝蒌头(五钱切) 桑皮(二钱) 葶苈子(二钱) 橘红(一钱)半夏(一钱五分) 茯苓(二钱) 苏子(一钱五分) 蒺藜(三钱) 姜(三片)


此方仍是二陈去甘草,以椒目通水道,栝蒌通谷道,葶苈、苏子、桑皮以泻肺,疾藜以疏肝。


水饮下行,而肺肝和矣。祖怡注。


【悬饮之症】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气逆,引痛胸肋,谓之悬饮,此即《金匮》悬饮


【悬饮之因】饮食不节,水浆不忌,脾肺不能运化,水流在胁下,上攻肺家,故咳而吐,气逆,阻绝肝胆生升之令,是以痛引胸胁,而成悬饮之症矣。


【悬饮之脉】或沉或弦,沉为有水,故曰悬饮。弦为气结,故曰内痛。


【悬饮之治】《金匮》只立一方,曰脉沉而弦,悬饮内痛,十枣汤主之。以悬饮主痛,故用下法。今余推展二方,滚痰丸、加味二陈汤。


大枣汤


芫花 甘遂 大戟


滚痰丸


青礞石 大黄 沉香 黄芩


加味二陈汤


熟半夏 白茯苓 广皮 甘草 枳实 桔梗 杏仁 栝蒌仁


有热加川连。嗽加贝母。陶氏用此以治痰结胸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