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石膏散

治伤寒,头疼不可忍者。


石膏(一两) 麻黄(一两,去根节) 何首乌(五钱) 干葛(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一片,水一盏同煎,至八分温服。


(方见《灵苑方》)。


真石膏(不以多,以研令极细)


上新汲水和服方寸匕,取身无热为度。(《外台秘要》、《本草》同)


治劳热骨蒸,四肢微瘦,有汗脉长者。


劳热之症,不尽属阴虚,亦有阳邪入里,变为骨蒸,令人先寒后热,渐成嬴瘦者。有汗,胃实也。脉长,阳明症也。


石膏,研细,每夕新汲水调服方寸七,取热退为度。此足阳明药也。石膏大寒质重,能入里降火,味辛气轻,能透表解肌,虽寒而甘,能缓脾益气,火劳有实热者,非此不为功,故《外台秘要》、《名医录》载之。《玄珠》曰∶五行六气,水特其一耳。


一水既亏,岂能胜五火哉!医不知邪气未除,便用补剂,邪气得补,遂人经络,至死不悟。夫凉剂能清火养水,热剂以补火燥水,理易明也。劳为热症,明矣,尚可补乎?惟无热无积之人,脉微无力,方可补之,必察其胃中及右肾二火果亏,后用补剂可也。


夫痨瘵为害,由于气血之亏损,血不足则火热为殃,气不足则阴寒为害。惟为调补气血,则寒热自平。然草木无情,故大寒大热之药,先哲尚谆谆垂戒,况石药燥悍,岂可常试耶!存此大寒大热石药二方,以广识见耳。


石膏(一两) 人参(去芦) 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细末。新水蜜水调三钱,生姜汤亦可。


石膏(一味,细末如面,每夕新汲水服方寸匕,取身无热为度。)


热劳,附骨蒸热,四肢微瘦,有汗脉长者,此方主之。


热劳之证,岂曰尽属阴虚,亦有阳邪外袭,传入于骨,不能泄越,内作骨蒸,令人先寒后热,久久渐成羸瘦。有汗者,胃家实也。脉长者,阳邪证也。石膏寒而清肃者也,可以疗里热。以故《外台》集之,处州吴医用之,睦州郑迪功之妻验之,《名医录》载之,所以开蒙后学也至矣。或问∶东垣言血虚身热,证象白虎,误服白虎者必死,非石膏之谓乎?余曰∶若


石膏研细,每夕新汲水服方寸匕,取热退为度。


石膏非可常服之物,前哲虽有是方,吾不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