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黄芩汤

疗妊娠患淋,小便涩、不利,小腹、水道热痛。黄芩汤。


冬葵子(一升) 芍药(二两) 黄芩 赤茯苓 车前子(各三两)


上 咀,以水七升,煎至二升,温分三服。


疗妊娠数月,小便淋沥疼痛,心烦闷乱,不思食。


瞿麦穗 赤茯苓 桑白皮 木通 葵子(各一两) 黄芩 芍药 枳壳 车前子(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六分,温服。


疗妊娠子淋,小便涩痛。


冬葵子 滑石 木通(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四钱。水一盏,葱白七寸,煎至六分,去滓服。


猪苓散疗妊娠子淋,小便涩痛。《子母秘录》疗妊娠胎水。(方见本卷第三论)


治心肺蕴热,口疮咽痛膈闷,小便淋浊不利。


黄连 栀子仁 黄芩 麦门冬 木通 生地黄 泽泻 甘草(各等分) 水煎服。


治太阳、少阳合病,自下利者。若呕者,加半夏、生姜。


黄芩 甘草 芍药(各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呕者,加半夏半升,生姜三两。


【集注】程应旄曰∶此之合病者,头痛,胸满口苦,咽干,目眩,或往来寒热,或脉大而弦,半表之邪、不待太阳传递而即合。少阳里气失守,所以下利,阳热渐盛,所以上呕。故用黄芩汤清热益阴,半里清而半表自解矣。


柯琴曰∶太阳、少阳合病,是热邪已入少阳之里。胆火下攻于脾,故自下利,上逆于胃,故兼呕也。与黄芩汤,酸苦相济,调中以存阴也。热不在半表,故不用柴胡,今热已入半里,故黄芩主之。虽非胃实,亦非胃虚,故不须人参以补中。兼呕者,故仍加半夏、生姜,以降逆也。


黄芩 芍药 甘草 大枣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太阳与少阳合病.下之气.甘草大枣之甘平.以补养脾胃之弱.


黄芩(三钱) 炙草 芍药(各二钱) 大枣(三粒)


水煎服.日二夜一.


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


黄芩(三两) 甘草(炙) 芍药(各二两) 大枣(十二枚) 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


黄芩(三两,炒) 甘草(二两) 芍药(二两,炒) 大枣(十二枚)


太阳与少阳合病,必自下利者,此方主之。


太阳与少阳合病者,有太阳证头痛、身热、脊强,而又有少阳证耳聋、胁痛、寒热往来、呕而口苦也。必自下利者,表实里虚,邪热渐攻于里故也。若太阳与阳明合病自下利,为在表,当与葛根汤发汗;阳明、少阳合病自下利,为在里,可与承气汤下之;此太阳、少阳合病自下利,为在半表半里,非汗下所宜,故与黄芩汤。师曰∶虚而不实者,苦以坚之,酸以收之;故用黄芩、芍药以坚敛肠胃;弱而不实者,甘以补之,故用甘草、大枣以补益肠胃。其


黄芩三两 芍药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古未有治下利之方,自仲景立此法,以调和肠胃为主,后人踵事而增,药味太多,失之庞杂者不免矣。


黄芩(三两) 甘草(炙) 芍药(各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按合病而至于下利.则邪气将从少阳.转陷入里.故君黄芩彻少阳之热.而复以芍药约之.甘枣和之.使热清而利自止.虽半表半里之邪.而里多于表.故治法不从表而从里.


太阳阳明合病下利.表证为多.主葛根汤.阳明少阳合病下利.里证为多.主承气汤.太阳少阳合病下利.半里半表之证为多.此方即是和法.同一合病下利.而主治不同.何等深细.


治太阳,少阳合病,自下利者。


若呕者,加半夏,生姜。黄芩 甘草 芍药各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呕者,加半夏半升,生姜三两。


【集注】程应旄曰:此之合病者,头痛,胸满口苦,咽干,目眩,或往来寒热,或脉大而弦,半表之邪,不待太阳传递而即合。少阳里气失守,所以下痢,阳热渐盛,所以上呕。故用黄芩汤清热益阴,半里清而半表自解矣。柯琴曰:太阳,少阳合病,是热邪已入少阳之里。


胆火下攻于脾,故自下痢,上逆于胃,故兼呕也。与黄芩汤,酸苦相济,调中以存阴也。热不在半表,故不用柴胡,今热已入半里,故黄芩主之。虽非胃实,亦非胃虚,故不须人参以补中。兼呕者,故仍加半夏,生姜,以降逆也。


黄芩 芍药 炙草 大枣


少阳经气与荣卫表气同时为病,少阳相火热盛于经,则经热与荣热混合而病热利,黄芩清少阳相火,芍药解荣热,草、枣补中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