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疳病

胡黄连丸


胡黄连(半钱,去果积) 阿魏(一钱半,醋煮,去肉积) 麝香(四粒) 神曲(二钱半,去食积)黄连(二钱半,炒,去热积)


上为末,猪胆汁丸,如黍米大。每服二十丸,白术汤下。


小儿疳病腹大∶胡黄连丸二十丸,白术汤下。


治小儿疳瘦。于胸下鸠尾骨尖上灸三壮。次于脊下端尾翠骨尖上。灸三壮。兼小儿疳瘦脱肛。体瘦渴饮。形容瘦瘁。诸方不瘥。尾翠骨上三寸骨陷中。灸三壮。


治小儿惊疳黄瘦。痞块腹胀泻痢。一切损虚。灸鸠尾下。脐上中傍中脘穴二七壮。又脊骨从上第十椎下两傍各一寸半。脾 穴二七壮。甚佳。


治小儿脾神法。未灸之前。先于土田地上。画个十字中心。先灸一炷。令云。不灸天神不灸地神。只灸脾神。灸毕后。灸病儿。男左女右手。用竹片四五寸长。令小儿搦定拳头。将竹片于中指背节头为准。比至中节尽处。将竹虚折过。再比回一般齐折。折作如此样。令点腰眼下。左右隐然有二坑窝处。将此样竹二尖顶一窝。穴中尖落处。即腰眼也。如此比定。


窝以上尖为腰眼穴。具艾炷。验小儿岁数大小。病势轻重。加减。小者如箸头大。大者如小指尖大。多者灸四七。少者灸三七。灸毕。男于左脚腕上凹中窝穴内。拔出火气。小儿三岁以下。灸三炷。五岁以上灸七壮。灸毕。将竹杖如上者通长。舒直于病儿心坎上边。立直竹片下过尽处为穴。心坎作如此样。亦看小儿大小。及病势轻重。轻则灸三炷。重则灸二七。


病发者中病也。如不发。可用发疮物。令小儿食之即发。既发之后。却须忌口十数日。于疮愈则有效验。只在十日半月之间。进饮食。退黄色。变容颜。取万全之效。吾家之孙。赖此以活。余人愈者亦多。如欲灸时。若得知穴法人点定尤佳。


治小儿腹大。灸水分。


治小儿无辜疳。脑。后顶边有核如弹子。按之转动。软而不疼。其间有虫如米粉。不速破之则虫随热气流散。淫蚀脏腑。以致肢体作疖疮。便利脓血。壮热羸瘦。头露骨血。皆因气血虚惫所致。或因浣濯儿衣。露于檐下。 鸟落羽所污。儿被此衣虫入皮毛。亦致斯疾。凡晒儿衣。随须微火烘之。治用针刺破。以膏药贴则愈。


治小儿癖气。久而不瘥者。灸中脘一穴。章门一穴。在大横外直脐季肋端。侧卧。曲上足。


举臂取之。右中脘章门二穴。各灸七壮。脐后脊中。灸二七壮。取中脘从羯肝下取病患四指是穴。灸之无不效也。


治小儿乳癖。用粗线二条。各量两乳头。中间阔狭。于两乳头上。垂下照端直方。停对两乳于左右肋上。各灸七壮。炷如麦粒大。


治小儿癖(出危氏方)。灸两乳下一寸各三壮。


治小儿哺露。灸大椎穴。又灸尺泽。在腕内横纹中尖。又灸九角。


治小儿疳蚀疮。灸第十五椎侠脊两傍七壮。未瘥。再加七壮。


治小儿腹满。不能食饮。穴悬钟治羸瘦不肥。食饮少。不生肌肤(出资生经)。灸胃 三壮。在第十二椎下两傍。各一寸半(一作一壮)。


治小儿身羸瘦。贲豚腹肿。四肢懈惰。肩背不举(出济生拔粹)。灸章门二穴。二七壮。


在大横外直脐季肋端。侧卧。屈上足伸下足举臂取之。


疳病外证,腹大筋青,大便时结时泻,身有虚热,贪食而瘦,面色苍白,夜不安眠,舌有黄白苔。病之甚者,名曰走马牙疳,走马者言其病变之速也。外证口唇部先发生小水泡,外面坚硬,内部破溃,变为黑色,遂向外面穿孔,同时四周蔓延,不甚疼痛,颜色浮肿,虚脱而死。此中阳虚寒,升降无力,湿热滞于上中二焦不能运动,以至木郁生虫之病。方用甘草泻心汤加减治之。


炙甘草 三钱 干姜


二钱 红枣 六枚去核 黄芩 一钱 半夏 二钱 炒黄连 五分


干姜草枣温补中阳,连芩清降凝滞之湿热,半夏降逆理滞。按其情形加减治之,徐徐而愈。此方分量极重,可减十分之七用之。当归乌梅亦可加入。此方宜按脉随时加减,不可呆服。